English

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抉择

——浙江大学并校改革实践追踪
2000-05-1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徐有智 单泠本报记者 郭扶庚 叶辉 我有话说

“办好浙江大学,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贡献”,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组建的浙江大学寄予的殷切期望。

1998年9月15日,是我国高等教育战线瞩目的日子:由原浙江大学、杭州大学、浙江农业大学、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的新浙大宣告成立,从而成为我国当时学科最齐全、办学规模最大的高层次综合性大学。

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临新浙大成立大会发表讲话,称此举是“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,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”。

5月中旬,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来到新浙大,这所具有103年办学历史的著名大学正以她更新的面貌、更强的实力和更高的办学目标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
新浙大成立之初,校领导班子就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局面:校区分散,建制不同,队伍庞大,设置重复,原4校、6所附属医院教职员工共15000多人,管理困难。

新浙大党委书记张浚生,当年曾亲眼见证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盛事,如今挑起了领导四校合并的重担。他和中国工程院年轻的院士、校长潘云鹤配合默契。并校后第三天,学校就成立了四校区工作领导小组,保证各校区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。校领导班子用一年左右时间,集中精力主要抓好四项工作。

——组建部处机关和直属单位。组建了33个部处,13个直属单位和4个校区党工委、管委会,任用中层干部179名,为原四校校部机关处以上干部总数的56%,校部机关人员编制比原四校精减了三分之一左右。

——重新构建院系和研究所。根据前瞻性、科学性、合理性和创新性的原则,新浙大组建了20个学院、70个系,设立7个学部和183个研究所;聘请了校内外11位院士和8位著名学者出任学院院长。

——逐步统一和调整学校财务管理、经济分配、职称评审、人员分流、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政策,使学校管理走上正常轨道。

——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纲要和重点建设项目规划。

一年时间,该校初步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,实现了对全校教学、科研工作及人、财、物的统一领导和管理,为合并后学校的改革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
合并是教育资源的一次优化组合。该校充分发挥学科综合、基础扎实的优势,在合并中发展,在融合中提高,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。

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。合并后浙大的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1大学科门类,1999年,学校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、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,使学校博士点总数达到106个,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;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原来的12个增加到29个,位居全国第一位。目前学校设有本科专业98个、硕士点193个、国家重点学科13个、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2个、国家级人才培养和课程基地11个。师资力量大大加强,现有两院院士16人、正副教授3000多人,全日制学生总数达到36000人。

教学改革新招迭出。学校在总结原四校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,形成了知识、能力、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。学校实施“加强基础、注重素质、培养能力、因材施教、促进交叉、突出特色”的教育改革方案,调整专业学科结构,本科专业从原来的141个减少至98个,试行新模式学分制,模块化设置课程结构,设立创业创新基金,实行因材施教特殊培养。今年,浙大组队参加国际“大学生数学建模赛”,6个队均获一等奖,取得了我国高校自1989年组队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。

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,生源优化。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连续两年居全国高校之首,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创纪录的一万多人。目前在校硕士生达到4500余人、博士生2500余人。

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。1999年学校新增的科研项目有1743项,使全校科研项目达到4000余项,科研经费达5亿元,比合并前的1998年增长了30%,被SCI和EI收录论文分别排名全国高校第5位和第2位。

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。1999年,学校新增中科院院士1人,“长江计划”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6人,第三批获准特聘教授岗位5个,引进海内外优秀学者53人,博士、博士后研究人员121人。随着国家较大力度的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,1999年学校基建投入近1.8亿元,所列施工项目已陆续进入竣工阶段,5.7万平方米筒子楼改造工程如期保质完成;总投资4000万元,总长54公里的校园网络建成开通,实现了各校区和附属医院网络信息交流。

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力度增强。该校调集精兵强将,为浙江省研究制定了沿海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系统创新工程计划,参与浙江省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。1999年新增横向科技合作项目940项,经费达1.1亿元。学校还积极参与西部开发,今年3月,潘云鹤率各学科教授组成的代表团赴云南、贵州考察,围绕人才培养、生物资源开发、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与企业签定了15项科技合作项目。

张浚生在谈到并校的体会时对记者说:“四校合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。有人担心合并容易融合难,真正融合,也许要一代人的时间。我说,不可能也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。我们的体会是,用一流的办学目标来统一思想,凝聚人心。”

浙江四所高校同根同源,都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从老浙大分离出去的,但在此后的办学过程中,四校都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,合并必然会引发互相间的文化与传统的冲突。对此,该校领导清醒地认识到,合并融合要真正做到合而为一,发挥并校效益,关键是要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思想基础。

1999年11月7日,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和浙江省省长柴松岳在浙大签署协议,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同建设浙江大学,使之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。该校的奋斗目标是:用15到20年时间把浙大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型、研究型、创新型的一流大学。

以一流的目标凝聚人心。该校以此为切入点,在学校机构组建、院系调整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,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,处理好学校稳定融合和发展的关系,在机构组建和干部分流中,避免因大幅度精简机构所带来的一时难以解决的人员分流问题,处理好由于机构组建所带来的一些干部高职低聘、调动岗位所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;在院系组建过程中,张浚生、潘云鹤逐一拜访了原四校的老同志和各界知名人士,听取意见,吸纳好的建议。全校先后召开了80多次座谈会,收集各种方案和建议200多件,经反复研究和论证,最后确定的院系组建方案,得到绝大多数学科带头人和广大师生的认同。

在并校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上,浙大正进一步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。据潘云鹤介绍,该校已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推动校内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,提高优秀拔尖人才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待遇,重奖在教学科研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教师,以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。

浙大的并校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力度很大的一次改革,并校一年多来所走过的道路,为我国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,也昭示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